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1.平均动脉压(MAP)计算公式
MAP=舒张压(DBP)+ 1/3(收缩压SBP+舒张压DBP)
正常值:10.67~13.3Kpa(80~100mmHg)
2.血压指数
血压指数=踝部血压/上臂血压
正常值:1~1.3
临床意义: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.7,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.3以下,坏疽者为0
3.周围总阻力公式
周围总阻力=平均动脉压(mmHg)/心输出量(l/min)
正常值约:600~2000
4.氧消耗量计算公式
氧消耗量(ml/min)= 209*基础热量*体表面积(m2)/60
注: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,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,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。
5.心排血量(行右心导管检查)
心排血量(l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/[ 动脉血氧含量(vol%)-混合静脉氧含量(vol%)]*0.1
正常参考值:>3.5 l/min
6.体循环血流量(行右心导管检查)
体循环血流量(l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/[周围动脉血氧含量(vol%)-混合静脉血氧含量(vol%)]*0.1
7.肺循环血流量计算(行右心导管)
肺循环血流量(l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/[肺静脉血氧含量(vol%)-肺动脉血氧含量(vol%)]*0.1
8.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
(1)休克指数=心率(b/min)/收缩压(mmHg)
指数为0.5:血容量正常
指数为1:约丢失20~30%血容量
指数>1:约丢失30~50%血容量
(2)休克度=心率(b/min)/脉压(mmHg)
正常参考值为2.4~2.6,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。
9.心胸比计算公式
心胸比例=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*长垂线之和(T1+T2)/胸廓*小横位
正常值小于0.5
10.心输出量公式
心输出量(ml/min)=每搏输出量(毫升/次)*心率(次/分)
正常值4.5~6l/min(静息时)
11.心输出量与体/肺循环血量的关系
心输出量(l/min)=体循环血流量(l/min)-肺循环血流量(l/min)
12.肾衰指数(RFI)
肾衰指数=尿钠*血肌酐/尿肌酐
正常值:1
临床意义:肾前性肾功能不全<1,肾性肾功能不全>1,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<1,慢性期> 1
13.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
患者给药间期=正常给药间期*患者血肌酐值(mg/dl)
本法不减量,只延长给药间期,严重感染者,不宜用此法,因给药间期延长,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
14.肌酐身高指数计算
肌酐身高指数=24小时尿肌酐(mg/dl)/标准身高肌酐*100%
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,正常值为1.09,营养不良时为0.5
15. 血尿素氮和肾功能损害程度
肾功能损害程度 | 血尿素氮值 |
轻度 | 25-40mg/dl |
中度 | 40-70mg/dl |
重度 | 70-100mg/dl以上 |
16.肾功能损害程度鉴别
肾脏损害程度 | 内生肌酐清除率(ml/min) | 血清肌酐(mg/dl) |
正常 | >80 | <1.4 |
轻 | 50-80 | 1.5-1.9 |
中 | 10-50 | 2.0-6.4 |
重 | <10 | >6.4 |
无尿 | 0 | >12 |
17.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
鉴别项目 | 肾衰少尿期 | 血容量不足期 |
补液后尿量 | 不增加 | 增加 |
尿比重 | 1.010 | >1.020 |
尿沉淀 |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 | 阴性 |
尿钠浓度(mmol/l) | >40 | <20 |
尿尿素与血肌酐比率 | <10:1 | >10:1 |
尿肌酐与血肌酐比率 | <20:1 | >30:1 |
血钾 | 直线上升 | 轻度缓慢上升 |
红细胞压积、血浆蛋白 | 下降 | 上升 |
18.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
血浆渗透压(毫渗量)=2*[血钠(mmol/l)+血钾(mmol/l)]+血糖(mg/dl)/18+非蛋白氮(mg/dl)/6(或尿素氮/2.8)
注: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:晶体+胶体渗透压之和,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,常忽略不计
正常值:280~310毫渗量
临床意义: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,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,尿毒症;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,肺心病、低渗血症等
19.计算使用胰岛素的用量
需补胰岛素单位数=24小时尿糖克数/2
20.每人每天总热卡大致估计公式
总热卡的需要量=1000+(100*年龄) (卡)
21.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
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~15%
每日蛋白质需求量(g)=体重(Kg)*(1~1.5)
22.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
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~20%
每日脂肪需求量(g)=每日总热量-[蛋白质(g)*4+碳水化合物(g)*4]/9
23.上切牙至其他部位测量参考数据
男性 | 女性 | 范围 | |
上切牙至会厌距离 | 10.88 | 10.47 | 8.5~12.0 |
上切牙至声门裂距离 | 13.87 | 13.28 | 10.0~16.0 |
上切牙至气管分*距离 | 27.16 | 25.26 | 22.0~31.0 |
上切牙至右上叶口距离 | 28.12 | 26.14 | 23.0~32.0 |
上切牙至右下叶基底支口距离 | 33.41 | 31.28 | 29.0~37.0 |
上切牙至左上叶口距离 | 30.42 | 28.38 | 24.0~35.0 |
上切牙至左下叶基底口距离 | 33.69 | 31.22 | 29.0~37.0 |
24.潮气量计算公式
预计潮气量=体重(Kg)*(10 ~15)ml
正常值:310~800ml 平均500ml
25.肺活量(VC)预计公式
(1)以年龄、身高预计肺活量
男:VC(ml)=[27.63-0.112*年龄(岁)]*身高(cm)
女:VC(ml)=[21.78-0.101*年龄(岁)]*身高(cm)
(2)以身高预计肺活量
男:VC(ml)=25*身高(cm)
女:VC(ml)=20*身高(cm)
(3)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
男:C(ml)=2310*体表面积(m2)
女:VC(ml)=1800*体表面积(m2)
正常值:
男:2500~5170ml,平均3000ml
女:1700~3000ml,平均2000ml
26.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公式
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(%)=实测得肺活量/预计肺活量
正常值:不低于预计值的80%
27.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
(1)每分钟静息通气量(ml)=潮气量(ml)*呼吸频率(t/min)
正常值:
男:6663±200ml,女:4217±166ml
意义: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,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
(2)每分钟肺泡通气量(ml)=[潮气量(ml)-无效死腔气量(ml)]* 呼吸频率(t/min)
亦可用下式:肺泡通气量=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/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(%)*100
肺泡通气量=0.863*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/PaCO2
28.生理死腔气量计算
生理死腔(ml)=[ PaCO2-呼出气平均PCO2]/ PaCO2*潮气量(ml)
29.解剖死腔
解剖死腔=[呼气末PCO2-呼出气平均PCO2]*潮气量(ml)/ 呼出气中PCO2
正常值:150ml
30.预计**通气(MVV)量计算
(1)以年龄、体表面积求预计**通气量
男:MVV=[97-年龄(岁)/2]*体表面积(m2)
女:MVV=[83-年龄(岁)/2]*体表面积(m2)
(2)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**通气量(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)
MVV=0.0302***秒时间肺活量(ml)+10.85
正常值:
男:70~170 l/min
女:40~100 l/min
意义:>120 l/min无肺气肿,<40 l/min有肺气肿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